陪伴,是讓療癒真的發生的那個部分

文章目錄

醫療現場常常很忙。

在醫院裡,病人很多,每一個時間都被切得很細。開藥、安排檢查、簽署同意書,每個人都盡責、有效率,但就是很難「好好坐下來」。

有時候,我看著病人坐在病床上,眼神發呆,身旁一堆儀器在響。他不是不配合,也不是不懂病情,只是——他沒有人可以說話。

醫院能提供的是系統化的流程,是分工精準的機器。

但有些病,尤其是拖了很久、反覆發作、或是已經走到生命盡頭的那種,它需要的,不只是藥物,而是:有人坐下來陪你走過去。

我一直記得一位先生,是我診所的長期病人。從第一次來看慢性疼痛,到後來罹癌、治療、復發,我一路陪著他,也陪著他的太太。

那不是什麼特殊療程,也沒有用很新的設備。只是,每次他走進來,我會先問:「今天好一點嗎?有沒有哪裡特別不舒服?」

我們調整用藥,做簡單的熱療、放鬆治療,也聊日子。聊他以前開過的麵店、聊他兒子沒說出口的關心。

最後幾次回來,他什麼都不說了。

只是坐在那裡,看著我。我也沒有多話,只是讓他坐在熟悉的位子上,安靜地待著。

他走的那一天,他太太對我說:「他最後這幾個月,最放鬆的時候就是來你這裡。」

那天,我沒講話。

只是低頭,收起了那張寫滿他的筆記本。

我一直相信,診所存在的價值,不是醫術比較高明,而是我們可以有空間、有時間,把病人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。

在這裡,病人不是病例號碼。

他可以是一位正在照顧老母親的兒子,一位剛失去工作的中年人,一位不敢讓家人知道病情的太太。

我們可以陪他坐下來,好好喘一口氣;

陪他痛的時候撐過去;

陪他調整生活,一點一點慢慢改變;

甚至,有時候,我們也陪他走到人生的最後。

精神小語|醫語手寫句

有些病,是走著走著才會好;

有些痛,要有人陪,才走得過去。

相關文章推薦

返回頂端